TOP
《廣州市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發布
[ 編輯:admin | 時間:2022-09-27 16:57:32
| 瀏覽:21805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規劃25條水下隧道 22座地下生活垃圾轉運站 地下空間是城市空間資源的重要補充,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是解決城市高速發展帶來的土地緊張、交通擁堵、停車難、城市內澇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措施。近日,《廣州市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該規劃以軌道交通網絡為骨架,多線換乘(樞紐)站點為節點,形成“一核、一網、六片”的空間結構。其中,規劃城市軌道地下線路48條、城市軌道地下站點480座;規劃19條山嶺隧道、規劃25條水下隧道;規劃15座地下污水處理設施、22座地下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等。
《廣州市城市地下空間規劃》 規劃范圍:廣州市域7434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 地下空間劃分:適宜建設區(I)、適宜建設區(II)、一般適宜建設區(I)、一般適宜建設區(II)和不適宜建設區 “一核、一網、六片” 一核:中心城區,為地下空間發展核心區 一網:規劃軌道交通網絡 六片:花都-空港、知識城、從化、增城、番禺和南沙地下空間發展片區 地下市政設施規劃 為了集約利用土地資源,降低鄰避效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政設施轉入地下。本次《規劃》也設置了地下市政設施規劃。 水網 規劃新建給水主干管網約1313公里,污水主干管網約678公里,電力隧道約535公里;規劃新建雨水干管(渠)約3778公里,按就近排水的原則沿路網敷設。 燃氣管線、通信管廊 高壓燃氣管網成環狀,配套建設中壓燃氣管線。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應按現行政策法規和規范標準,落實燃氣管線的保護范圍和控制范圍的相關要求。 規劃新建通信管廊約399公里,通信管線約9740公里。 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轉運站 原則上中心城區和對環境景觀要求嚴格的區域,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宜建在地下,其出地面部分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因地制宜開展地下雨水調蓄池建設,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降低洪澇風險。 規劃15座地下污水處理設施(廠、站),已建成19座,共計34座;規劃22座地下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規劃9座地下雨水調蓄池。 地下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 地下商業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方面,劃定四級地下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包括市級、區級、片區級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和重要商業與公共服務節點。 市級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5處: 天河路-珠江新城、廣州塔-琶洲、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長隆-萬博 區級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5處: 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廣府活力區、新塘、廣州南站、南沙灣 片區級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4處: 知識城、街口、荔城、創新城 重要商業與公共服務節點10處: 白云新城-白云站、環市東、江南西、科學城、新華-區府、慶盛、市橋、蕉門河、明珠灣和白云湖數字科技城 城市軌道地下規劃 本次《規劃》包括多個地下空間利用的專項規劃,地下軌道交通設施規劃包括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三大方面。 國家鐵路 規劃地下線路5條(段),約118公里,包括廣州-廣州東三四線,廣州東-新塘五六線,廣州南-廣州聯絡線,廣珠(澳)高鐵白云機場段、中心城區段、南沙段,廣河高鐵白云機場段。 城際鐵路 規劃地下線路3條(段),約68公里,包括廣佛江珠城際、中南虎城際南沙站以東段、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全線。 城市軌道 規劃地下線路48條(段),約956公里,主要為中心城區、外圍城區重點發展地區線路。 此外,規劃鐵路地下樞紐2座,城際地下樞紐15座,城市軌道地下站點480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外圍城區重點發展地區;規劃的車輛基地等塊狀附屬設施在中心城區宜結合綜合開發布設于地下。 近期重點建設項目 金融城、廣州南站、萬博等地下空間建設 優化體育中心、珠江新城等現有地下空間利用功能;推進國際金融城、廣州南站商務區、萬博等在建地下空間建設; 強化廣州中央活力區、廣州東站、機場三期、白云新城、智慧城、廣州空鐵樞紐創新帶、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城、明珠灣區起步區、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等重點平臺新建地下空間建設。 市政公用設施 規劃綜合管廊長度約165公里,主要分布在天河區、黃埔區、海珠區、荔灣區; 規劃新建西部凈水廠、擴建永和北水質凈化廠、蘿崗水質凈化廠; 推進鳳凰城雨水調蓄池建設。 地下交通設施規劃 地下道路交通設施規劃則構建“集約、綠色、協調、高效”的地下道路交通設施布局體系,規劃地下道路、山嶺隧道、水下隧道和地下立交4種類型地下車行通道設施以及地下停車設施、地下公共人行通道設施。 地下道路 規劃6條地下道路復合走廊,約60公里。在城市景觀要求較高、 交通需求較大且用地緊張的重要交通走廊上,宜結合未來發展需求,考慮以地下復合走廊的形式布設地下道路;宜布設在淺層或次淺層,條件受限時可考慮布設在次深層。 山嶺隧道 規劃19條山嶺隧道,約41公里。主要集中在廣州北部山體較多的區域,突破自然山體的隔絕,完善路網的連通性;豎向應根據山體高度和兩端銜接地面道路確定。 水下隧道 規劃25條水下隧道,約49公里。主要分布在珠江前后航道,有效加強中心城區路網的連通性,滿足中心城區珠江兩岸的通行需求和景觀要求;少量分布在珠江其他水域和獅子洋水域;宜布設在次淺層。 地下立交 中央活力區和重點平臺范圍的立交節點按地下立交形式規劃預控,可有效提升道路節點的通行能力、保護城市風貌;宜布設在淺層。 地下停車場 地下停車場主要為地下配建停車場和地下公共停車場,地下配建停車場按照廣州市建設項目停車配建的相關規定執行,地下公共停車場依據廣州市停車專項規劃建設;宜布設在淺層。中心城區鼓勵依托大型公園、廣場綠地、軌道站點、城市更新項目等建設地下停車場。 地下公共人行通道
結合干線道路沿線過街需求,規劃70座地下公共人行通道,宜布設在淺層。結合地下公共人行通道規劃和地鐵站點布局規劃,在地鐵主體工程實施建設時,有過街需求的站點應與地下公共人行通道同步設計及實施,且保障人行過街通道具備24小時過街功能。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