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我國砼機械市場的資金投入與戰略發展問題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10-12 09:33:48
| 瀏覽:1125次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 ]
近年來很多優秀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股市評估師特別看好砼機械的前程和所謂的高額利潤,甚至預測今后五至十年內都將是朝陽產業。砼機械市場究竟有多大的發展容量,砼機械的企業家或決策者時刻關注著何時有轉機,還會持續多久中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在《我國砼機械的發展態勢和結構調整》的專題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砼機械發展世界先進水平的同時,資金投入的方向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正確選擇發展模式,逐步走向國外市場 目前經濟形勢的下滑是結構性的,而不完全是周期性的,在國內建廠還是在國外建廠,是在國內工廠現代化、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投入,還是在發達國家建廠或在貼近市場需要量大的新興國家建廠的模式,需要每個企業決策者認真對待。 我國目前仍是砼機械需求大國,壓縮占世界第一的水泥,鋼鐵量應還需相當時日,提高國內科技人員工人的設計水平和生產水平仍是第一位的,是發展的重點。 其次在砼機械需求量大的新興國家建廠,充分利用他國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市場資源是上上策。美國卡特等在中國建廠,建立研究院,利用中國大市場建立他們新型創新模式,是其多年來欣榮的根本。 相反在發達國家建廠,雖然技術、管理上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理念、文化的區別和當地國家政策法律的約束,要互相融合是相當困難,經歷也較漫長。實踐證明用高價在國外建廠、兼并極需慎重,有的見效慢。甚至提防他們帝國心態的復發。同時還應吸取他們走過的彎路或幾乎頻臨破產的教訓。如他們的經營理念、模式及對世界的發展走向不能與時俱進等。但對于建設功能定位于尖端技術研發主導型的企業,如攻克液壓閥、泵、馬達和智能控制技術等核心元件研制的企業就是最能加快核心競爭力的決策,是提高我國軟硬實力的高明之舉。對于中小企業,由于經濟實力和產品知名度的原因,經常參加國內外的一些產品大展,尋求新興國家和非洲國家的代理商,將自己的產品通過國內的建筑企業帶出國門是比較切合實際的。特別是可以在一些國家,通過中國大使館介紹和推薦,在當地建一些中低端產品的工廠、推銷一些適合他們國情的產品,這樣的投入都是可以嘗試的。如錐形反轉出料式系列攪拌機,帶小型配料機的25m2/h的攪拌站等。 2、對砼機械人才的培養 對于人才的培養在理論上都認識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但是,企業能否培養留住人才,是由企業家的戰略眼光,雄才大略,是否對國家、社會有責任感所決定。企業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企業強大,行業就強大,行業強大,國家就強大。所以企業家的理念和思維決定國家的強大。如美國在世界500強中有132個大企業。日本有多68個,中國也達73個,已超過了日本。但中國制造業的大企業很少,只有華為、中興等少數制造業的高端產品為主。而美國除金融業外,航空、航天、軍工、計算機、精密制造等為國家支柱產業。美國重視人才的培養,所以諾貝爾獎2/3的人是美國人獲得,如出現改變世界的人才,微軟的彼爾·蓋茨,蘋果的約翰·喬布斯。所以世界制造業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家之間的競爭。目前國外有企業提出“職工第一,客戶第二”的口號,他們認為在高新企業多給職工投一元錢的福利,可產生六元錢的利潤,這也是企業家的一種新思維。 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也是砼機械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立足于500強的關鍵,國家早有明確的政策出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向導,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幾乎沒有形成。雖然有些企業有了消化吸收創新,集成創新使得少數上市公司有了創新的成果,但原始創新幾乎聞所未聞。幾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內涵也令人深思,是否會讓人坐立不安。這些令人擔擾的問題只有企業家盡到應有的社會責任才能徹底解決。 、俎D變觀念,急國家所急 由于近三、四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短缺經濟,所以只要有產品都可以銷售出去。改革開放后,人緣經濟、地緣經濟又左右著企業的命運,所以企業不需要有很多的科技投入,也能興興旺旺。而現在進入全球市場后,過剩經濟的周期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改變,就沒有發展的出路。 、谝试S創新,敢于創新,包容失敗 創新要有資本的投入,會冒很大的風險,而失敗是創新難免的因素。成果流失,對合作單位和主持設計者缺乏誠信的擔擾,并有投入過大而半途而廢的危險,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對創新投入是非常謹慎的。而科技人員由于中國文化理念的約束,有時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對權威的畏懼和受到擠壓。相反,用高薪去挖社會成熟的人才,既安全可靠,投資成本較低。實踐證明并取得了應有的效果,因而近幾年人才的流動性很大,這就是建立不起創新機制的重要原因。 、叟囵B企業的優良基因,提高產品核心競爭能力。用GDP和地方財政收入考核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業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地方政府間的競爭也綁架了企業的自主性。因為追求GDP的速度和經濟指標,必然會強調擴大產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必然助長了企業家的急功近利和冒頭出眾的追求。主要科技人員必然成為市場售前服務的前哨。很多研發人員成為圍繞當前市場的技術支持者和服務者。超越市場,引領市場的研發團隊,在砼機械行業,已無法與國外比擬,正如一些具有名牌大企業的領導聲稱,并購外企僅是利用他們的營銷網絡,以達到世界第一的目的。值得我們總結的是美國卡特的挖掘機是它的主營產品之一,他的產量并非世界第一,但他的質量在全球工程建筑工地都有他的足跡,足以說明質量型GDP的重要性,所以應學習他們在國內外培養人才的方法。 、鼙Wo科技人員的創新和知識產權 目前國際市場上產品的競爭,知識產權,標準規范的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我們現在雖然有資金、有市場、有技術、有規模,但難以在國際市場得到真正的認同和尊重。每次國際展覽,以各種名義挑戰中國工程機械的事例已婁見不鮮。保護知識產權,制定中國自己的標準,保護創新就是保護市場,保護我們行業的生存權。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沒有標準,沒有知識產權和創新的內涵,這個產品也不可能走得太遠,也不能持續發展,這種企業軟實力的提高已時刻不容緩。近二年,一些大企業每年專利申請已達到幾百到上千個,這是中國制造的出國護照是走向世界各個市場的通行證。 我們行業的車、站、泵的集成創新水平有的達到世界領先的地位,是經過企業家和科技人員探索、失敗再探索直到成功的業績。但目前仍有很多企業,有制造、無創新、有創新無產權,有產權無應用。有應用無保護。尤其是中小企業必須要有專利產權才有生存的出路,也是科技人員成就感的標志。 目前國內已有侵犯專利產權的訴訟案,這是行業思維和行動的進步,以后國際訴訟的事件必然會不斷發生,一些國家以妖魔化看待中國,我們必須牢牢掌握保護自己的武器,以保護我們來之不易的成果。 、萁⒐胶侠淼姆峙錂C制,保障科技人員的權益 一個有持續發展潛力的企業,一個有高新技術含量產品的企業,必然會有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不論是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都應遵循這一法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成為現實。企業家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就是讓與您同舟共濟的團隊逐步的都富起來,這是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最重要的部分。據多年的實踐證明,企業股份職工社會化是最好的形式之一。他可根據職業崗位和貢獻不同,可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讓整個企業團隊成為真正的主人。相反,僅僅是高管團隊股份化,在國內外都證實了失敗的原由,他不但會引起高管團隊的短視,急功近利的管理而且會引導起企業骨干的大量流失。甚至,無理的辭退和企業不知原因的倒閉。有的企業只把職工看是成本,而真正的企業家會把職工當資本,就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分配機制的創新是目前企業家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是企業管理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是穩定和調動科技人員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